如何在夏日祛除积寒呢?
方法很简单,就是“内用温热”、“外散风寒”。
“内用温热”——服用偏温热的饮食。
有人觉得,大热天的,再吃热的东西,那还不得心烦气躁。不错,关键是服温热也有个正确的服法——我们可以热药凉服。
比如说红糖姜汤水,本来是温热暖胃的,但如果在暑天服用,可以倒在塑料瓶中,然后放到冷水里泡一下,此时,我们虽然喝的是冷饮,到胃里的时候却是热药。
“外散风寒”——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。
夏天毛孔大开,最易出汗,汗为心之液,可泻过旺之心火,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,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。
但由于夏日我们贪食冷饮,胃肠中有大量寒气,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,转而被用于温暖肠胃了。此时,体表便缺少气血来抵御外邪侵袭了。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,那就是空调的冷气。冷气从皮肤而入,冷饮从肠胃而入,心火虽盛,难敌二寒,既不能很好地消化,也不能很好地发汗,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“肠胃型感冒”:发热无汗,吐泻交加。
人参对冬病的作用
在夏季服用人参扶正固本,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,预防冬季慢性病的发作。所以,冬病夏治,夏天亦可吃人参。那么夏季怎么样吃人参最好呢?
作为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,乾隆25岁登基,在位一个甲子,享年89岁。乾隆皇帝之所以能长寿,除了重健身之道外,还有药饵补养。
乾隆晚年退位之后的一段时间,几乎每天都会用到人参。人参大补,很多人一吃就上火,但耄耋之年的乾隆吃人参这么多,却一点没上火。这是因为乾隆服用人参是有讲究的。
生脉散
乾隆用的方子就是:生脉散。
出自《医学启源》,张元素记载,生脉散能“补肺中元气不足”。
其实这个方子也叫生脉饮,最早见于药王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,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了。
孙思邈对这个药方有论述:“脉为血之道,得气则充,失气则弱。本方以补气而使血道充盈,脉气以复,故名生脉饮。”
此方由三味药组成: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。能够益气生津,敛阴止汗。
主治温热、暑热、耗气伤阴证。汗多神疲,体倦乏力,气短懒言,咽干口渴,舌干红少苔,脉虚数;久咳伤肺,气阴两虚证。干咳少痰,短气自汗,口干舌燥等气阴两虚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