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秋冬季节后,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,人也同样顺应着自然界的变化,进入冬藏季节。正如中医古籍《内经》所说: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是气之常也;人亦应之。又说:冬三月者为封藏。此时人的皮肤肌腠比较致密,汗出较少,体内代谢下降,体力消耗减少,摄入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被吸收和蕴蓄,从而发挥较大的功效。况且在冬令季节里,人的食欲也比较旺盛,所以这时进补正是最好的时节。
“百病皆生于气”--《素问-举痛论》。古代中医认为,气是万物的基础,也是人体的物质基础。当人体的“气”出现问题的时候,就会受寒气、病毒等邪气侵袭,影响人的健康,并且“气”还有促进“生血、行血”的功能。气不顺,则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等疾病问题。所以,养生应先养气。
人体内的“气”出现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,第一类是因为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不足;第二类是因为后天疲劳、脏器受损等因素积累,导致精微之气不足。不管是哪一种情况,都应在日常的养生中注意补充。
中药补气的药物很多,但常用的主要有人参、黄芪、和党参,被誉为是补气“三兄弟”。虽然都是补气的要药,但应用起来应有所区分。人参侧重于回阳救逆,大补元气,它补气的作用迅速,能很快的缓解气虚、安神生津、缓解心血管疾病,黄芪、党参则次之。
那么,日常生活中,应如何食用人参以起到养生作用?含服、煎汤、泡水等服用方法,哪种最好呢?专家表示,服用方法不同,药效不同,适应的人群也不同。
切片含服最简单:将人参切成薄片,放入口中含服,直到味淡或无味,再把参片嚼服咽下。这种服法适用于需要进补强身的一般健康人。
切片泡茶也方便:将人参切成薄片,每次取3克左右放入杯中,冲入沸水,代茶饮服。可反复冲泡,直到参茶变淡无味,将渣嚼服。与含服法适用人群一样。
煎汤服用药效最浓:这种服用方法药汁中的有效成分浓度高,因而补益作用较强,起效较快,适用于大病之后,邪气已去,虚症严重,急而进补调养者。
隔水蒸服与煎汤服用特点相似:人参切片或切段后放入瓷碗中,加入大半碗清水,盖上盖子,放入加好冷水的锅内,用文火隔水蒸煮1小时左右,待温饮服。这种方法可以反复蒸煮3~5次,直到药汁极淡为止。